传设历史记录

艺传学院党委组织参观人民日报社历史陈列馆

  

  

10月19日上午,艺传学院党委组织和带领学院教工和学生党员近30人来到人民日报社,参观了人民日报历史陈列馆。

人民日报的创办可以追溯到1937年12月11日《抗敌报》创刊1940年11月,《抗敌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1948年6月15日,《晋察冀日报》与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为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1949年8月1日《人民日报》正式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建国七十年来,《人民日报》 一直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记录中国社会的变化,报道中国正在发生的变革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创新作出了巨大贡献。艺传学院多年来与人民日报社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业务交流,作为学院“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的一次重要活动,参观人民日报历史陈列馆,感悟《人民日报》七十年来为新中国建设发表的重要报道、做出的重要贡献,对于学院的党员师生们来讲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师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通过展品和视频,了解《人民日报》自创刊以来的奋斗历程。人民日报历史陈列馆由序厅、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历史沿革、解放前夕的人民日报、记录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奋斗历程、见证中华民族富起来的伟大实践、书写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恢弘篇章等六个展厅构成。整个展览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作为主体框架展开叙述,将《人民日报》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体现出《人民日报》作为中华民族奋斗历程记录者、伟大实践见证者,既推动了不同时期国家各项工作积极落实,又影响了国内国际舆论,同时也与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参观过程中,很多师生对于那个农民挑着粘有《人民日报》扁担的蜡像感触颇深。1980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长途贩运是投机倒把吗?》,公开为长途贩运“鸣冤叫屈”,社会影响巨大。当年很多农民在挑着扁担长途贩运农产品的时候,都在扁担上粘着刊有这篇社论的《人民日报》,以应付一路上遇到的关卡和阻挠。由此可见《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在中国社会所具有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励精图治、砥砺前行,推进深层次、根本性改革,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报社继续坚持党性原则,牢记职责使命,充分发挥党中央机关报的职能作用,全面准确宣传党中央的声音,忠实反映记录党和国家大事。

如今,人民日报社通过互动产品、新媒体等更多方式,不断增强公信力、影响力,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坚持“强起来、严起来、实起来”,加速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报社内部各项建设,书写了人民日报社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参观的最后,师生共同观看了人民日报社各部门年轻的记者、编辑们畅想数字时代人民日报未来的短视频。建国七十年以来,人民日报相继走过了“铅与火”、“光与电”的年代,正在经历“数与网”的革新。

这次参观,让师生们共同回顾了人民日报七十年来的奋斗历程,领略了一代又一代人民日报人的风采,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参观结束后,党员师生们还久久沉浸在观看展品的兴奋之中。学生党员雷云景说,她对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的工作人员用八匹骡子驮着印刷器材坚持办报的故事印象最为深刻。“在那个吃饱饭都是问题的年代,革命先辈们还能够坚持把报纸办下去,这让我看到了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们不忘初心的信念和对新闻事业使命的坚持。”学生党员吕慧深有感触地说:“历经多年的风雨洗礼,人民日报从晋察冀日报的铅字印刷开始,一直到多媒体融合的“中央厨房”,《人民日报》始终是初心未改的丰碑。”

联想到明年是我校建校七十周年,我们的学校经历了七十年的沧桑巨变,同样为新祖国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下,学校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艺传学院的师生们也都在跃跃欲试,希望为学校实现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撰稿、摄影:许莉,杨天骄  审核:高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