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传学院组织师生共同学习观看“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课”特别节目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教育部思政司、北京市教育工委关于开展“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课”专题活动要求,根据学校党委的具体安排,5月30日上午9:30,艺传学院组织班子成员、党委委员、全院教师及研究生同学共计90余人观看了“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课”特别节目。本次活动由我院党委书记林刚主持。
本课程提炼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并分为四节课,通过随堂教授解读、采访高校师生的方式为首都百万师生上了特别的一课。第一节课为“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从习总书记在北大考察调研时的讲话内容切入,系统阐述了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意义,科学解读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道路的必然要求。随堂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孙熙国指出,立德树人的“德”是大德,既包括“公德”也包括“私德”,我们应教育学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高校。同时,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处处长卢少华强调,培养一流人才是高校立校之本,是教育任务的关键所在。
第二节课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思想,是时代的需求、实践的需求和人民的需求。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当代青年掌握中国当下时代发展的课题、世界未来发展的走向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大势。随堂教授纷纷就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火爆现象发表看法,教授们提出,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较高热情,有赖于他们对新时代的清醒认识和对家国使命的勇敢担当。现如今,高校内思政课堂悄然改变,课程内容不断丰富,课程载体不断创新,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的授课结合,使得高校思政课成了名副其实的“高校第一课”。
第三节课为“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为参与学习的教师提供了日常教学工作的标准和方向。习总书记强调,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和辅导员扮演着同样重要角色。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处处长卢少华表示,教师应该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倡导者和践行者,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专职辅导员任雅才提出,辅导员要做大学生成长的知心人和引路人,要兢兢业业地为学生的成才和身心健康发展而努力,带领学生实现个人梦想。此外,本节课程强调,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是学校办学的重要任务。师范类高校承担着这份培养好老师的重责,应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提升教师培养质量。
第四节课为“做荷担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广大青年既是新时代的追梦人,也是新时代的圆梦者,其身上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随堂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提出,新时代大学生要学会持之以恒、勇于承担责任、敢于迎难而上。关于爱国情怀,随堂教授们强调,爱国是立德之源、立功之本,青年学子应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思想信念,将眼光放远,将灵魂站高,将实现个人价值和实现民族复兴紧密结合,施展才华,成为社会栋梁。关于立“鸿鹄志”,孙教授提出,广大青年应该立大志,立为人民谋幸福的志,关注现实,将所学投入中国梦的实现中去,将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紧密结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本次观看在我院师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全院教师进一步明晰了习总书记强调的“做四有好老师”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而在座研究生学子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应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鼓舞和鞭策,学习前辈们无怨无悔的家国情怀,坚定“四个自信”,争做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新时代好青年,以实际行动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拼搏,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撰稿人:董昭溦(艺研163)
摄影:马飞
审核: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