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传媒学院召开研究生寒假舆情座谈会
为及时了解春季开学师生思想状况,2015年3月2日下午,艺术与传媒学院在教一楼515召开研究生寒假舆情座谈会,会议由研究生辅导员韩卓主持。会上,同学们就假期自身的所听、所观和所感做了踊跃的发言。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中华民复兴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协调推进的“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更是深入人心。 古语有云,“真理既不神秘,也不高贵,它们本色是朴素的。”而“四个全面”的阐释,也是简洁明了,没有什么暗语,没有什么修饰,就是大白话,但同时也那么深入人心。如果说“中国梦”的说法凝聚了亿万国人的价值共识,那么“四个全面”的提法,则是将这种共识变得更加具体化、明确化。
高校作为宣传思想的工作阵地,同学们高度赞成从实践观的视角坚守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阵地。宣传思想阵地,表面看来是课堂、论坛、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有形载体,实质上在人的头脑里、思想里,无形无声,却又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目前,高校学生处在人生成长的特殊阶段、关键时期,由于人生经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局限,人生态度、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都处在形成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在正确把握实际基础上的基本判断,以便面向社会并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并奉献社会。在我校研究生部的带领下,各个学院的研究生会积极开展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用丰富的展现形式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于热点问题,不少学生关注了这几天风靡朋友圈、微博的柴静的《穹顶之下》。虽然柴静表示制作《穹顶之下》是自己和雾霾的“个人恩怨”,但这是一项可以影响无数人的社会公益事业,最终目的是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如果我们只忙着质疑,却什么都不做,那才是令人遗憾的。毕竟,“穹顶之下”不只有柴静一个人。一是雾霾会对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二是我们每个人的活动,都可能成为造成或加剧雾霾污染的原因。而要想减少雾霾污染,遏制雾霾肆虐,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以及一些环保组织的努力,而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要想参与雾霾的防治,方式和途径也有很多,比如响应号召在平时少开车,逢年过节少燃放烟花爆竹,尽量避免露天烧烤等等。一个人这么做也许效果不大,但是当一万、一百万、一千万个人甚至所有人都这么做,就会看见明显的效果。在以上提到的雾霾热点问题,有同学表示,虽然雾霾很严重,但是切实可行的措施还有待加强,希望两会对此提出更多的有效的措施。除了环境问题,学生还提到了家乡的空巢老人问题。现在的独生子女较多,一定要多陪父母、多多关心父母,替他们分忧。作为一名学生,相对来说还有比较多的时间陪伴父母,要倍加珍惜这个机会,从自身做起让生活更美更幸福。
跟同学们密切相关的就业问题更是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同学们积极表达了对于严峻的就业形势的看法。对于研一学生提出的关于就业的问题,老师和研三、研二的同学也都给予了非常切合实际的解答。关于就业,大家还格外的关注就业后的户口问题,表示外地生源想在北京就业并解决户口非常困难。如今企业能够解决户口的指标减少,年龄也有了限制。要想解决户口问题,读博和考公务员是较好的选择。北京给了梦想机会,却也让它成了压力巨大的城市。老师表示,到二线城市或家乡就业也是不错的选择。二线城市无论是环境,物资资源,职业发展空间,都比较适合于生活。回到家乡,为家乡做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在学习方面,研三的学生提到,论文一定要提前准备,在写论文的过程中要多跟导师沟通。在与老师沟通的过程中,你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与人打交道的技巧。而这与以后的工作、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
舆情座谈会是学校和学生沟通交流的纽带,是师生间交流的平台,这对于学校教学体制改革、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后勤保障工作等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座谈会上思想的碰撞产生的火花反映出研究生同学关注问题的广泛,对国家政策与发展的关心,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对学校建设发展的关心,以及对自身未来发展的规划,体现出了同学们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表达了深厚的爱国、爱家、爱校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