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系举办“音视频相关新技术及传统媒体的应对策略”的学术讲座
为帮助学生了解传媒行业与传媒技术发展新动态,10月30日下午我院新闻系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研究会副会长周小普教授在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为为新闻系本科生做了题为“音视频相关新技术及传统媒体的应对策略”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是我院“教与学质量提升月”由新闻系组织的首场学术讲座。
讲座伊始,周教授为我们梳理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变革历程。从1G时代到如今的4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每一次变革对人们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5G技术的应用,则意味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以融合和统一的标准,提供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高速、安全和自由的联通的时代开始了。周教授从5G发展的内在动因、5G的三大特性、效应以及5G目前在世界发展的进程和在中国的应用情况等方面对5G技术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体技术也不断更新。针对媒体新技术的变革,周教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全方位的介绍了新媒体技术的实际运用和影响:一是媒体多元和制作人群的变化。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为音视频的制作传播提供了便利。二是沉浸VR技术、人工智能、互动技术等音视频新技术发展。三是传播技术对内容的影响。她认为技术与内容二元划分的思维彻底解体,提出“平台内容和生产主体的大众化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决定着当今新媒体的风格和模式”,她列举了网络直播、大数据、短视频“物”网红等案例来阐述上述观点。
针对技术变革背景下媒体的应对策略,周教授认为,思维的转变是传统媒体应对音视频新技术的关键。为此,她提出了六个思维的转变:一是“受众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二是“产品思维”向“产业思维”的转变,三是“制作思维”向“传播思维”的转变,四是“优势思维”向“趋势思维”转变,五是“线性思维”向“指数思维”转变,六是“供给思维”向“算法思维”转变。周教授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原则,总结了三点传统媒体的应对措施:一是熟悉技术内在传播价值的内容,拓展生存空间;二是重新构建媒体的专业语言体系,在生态层面进行实践;三是激活与重置,在媒介特质的基础上保证内容并建立媒体权威。
在提问互动环节中,新闻171的张理喆同学提出了关于新媒体伦理道德失范在未来发展中应该如何规范的问题。对此,周教授认为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媒体实施审查制度,另一方面在伦理道德管理上,可以参考美国的群众举报制度,通过法律及条例进行管制。
新闻系连少英老师主持了本次讲座。连老师总结说,本次讲座的内容非常前沿,5G、大数据等对媒体的影响是当今学界和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讲座开阔了新闻系本科生的知识视野,在思维层面上将会有效启发同学们接下来的专业学习动机。参加讲座的同学们也都表示很有收获,并期待下一次还能参加这样又有趣又有内涵的讲座。
作者:王旭 罗晓薇
审核:吴玉玲 连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