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你党建】在实践中感悟祖国历史——外国语学院全体党员及发展对象前往国家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
作者:朱书源;审核:于涛 来源:外国语学院 发布时间:2019-11-15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深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了解祖国历史,深化同学们的爱国意识,近日,外国语学院组织党员和全体发展对象前往国家博物馆进行学习。同学们经过认真准备,集中参观了“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行远同梦——华侨华人与新中国特展”及“书影中的70年——新中国图书版本展”共三个主题展区。
“回归之路”全面展现了70年来我国流失文物回归工作的不凡历程与丰硕成果共分为分“革故鼎新昔往今归”“多措并举殊途同归”“协和万邦四海归心”三个单元。在参展过程中,各位党员结合前期资料查找和即学知识,对大家认真聆听其他同志的讲解,感悟每件文物背后的历史意义,坚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变初心。
序章为“圆明梦归”部分,以圆明园兽首铜像由散到聚的今昔对照为引线,折射中华民族从屈辱危亡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大家看着眼前国企竞拍回的牛首、虎首、猴首,华商捐赠回的猪首以及外国友人返还的鼠首、兔首铜像原件,联想到了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历史,更加感悟到了展厅序言所说“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惠美琪同志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与同志们进行分享、讨论,帮助同学们加深了对该段历史的了解。
“多措并举殊途同归”展现改革开放后,我国立足双边合作,探索流失文物追索返回的有效途径。在参展过程中,一份英文协议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是1989年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身为外语学子,大家也对英版进行了阅读和学习,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积累了专业知识。
“协和万邦四海归心”,通过近年来我国从法国追索秦公墓地金饰片、从英国追索圆明园青铜虎鎣、美国返还文物、意大利返还文物等,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与发展。大家纷纷表示透过回归文物展,也充分感受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
“文载于物,族髓附间;运脉牵连,兴者襄见”参展之后,各党员和发展对象们不仅更好地理解了文物本身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更体会到通过中国文物失而复得这一过程所折射出的国运兴衰,坚定了传承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
在其后的“书影中的70年——新中国图书版本展”上,展览集萃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时期、各门类、各样式的代表性图书版本1.2万余册,分区展示领袖著作、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古籍整理、连环画等图书版本,并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优秀图书版本进行专门展示,全面生动反映新中国70年版本流变,展现出版业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同向同步、繁荣发展。
大家也对之前阅读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进行了交流和读后分享,习近平总书记在那段知青岁月里依然孜孜不倦地学习知识,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读书的刻苦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大学里这一重要人生积累阶段,我们应该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如海绵一样汲取知识”,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打牢文化基础。
而在“行远同梦——华侨华人与新中国特展”上,大家了解了一件件鲜活文物背后的爱国故事,重温了华侨华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感人过往,展览引导了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责任观、国家观和文化观。我们在展览中学习了解到了很多优秀华侨的事例,看到很多耳熟能详的名字出现在展板上,如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等。大家深深感受到这些华侨华人榜样前辈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有感而发,大家以“我心目中的党员形象”为主题展开了交流活动,明确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认真落实党员的责任意识、奉献精神、爱国情怀和严于律己的要求。
最后,我们也在“新中国图书成本展”的留言册上写下了此次参观展览的感受: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新中国成立至今70年,中华文化蓬勃发展,吾辈生于新时代,如今所见70年辉煌成就,倍感自豪!同时,大家更深切地领悟到作为青年党员,需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于心,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标准的意义和价值。